您的位置:资讯>正文

国际油市加快步入转型调整期

6月20日,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(中国石油经研院)和国际能源署(IEA)在北京联合举办《Oil2023》发布会暨石油市场论坛。会上,IEA发布了《2023年石油市场报告》,中国石油经研院发布了《中国石油市场形势与展望》报告。两个报告分别聚焦全球和中国石油市场,认为能源危机加速了全球石油需求达峰,中国石油市场迈入新阶段。

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

全球石油市场先后遭遇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,经历了3年动荡期,目前正在逐步调整。随着石油供给量上升以及发达经济体需求增长明显放缓,国际原油价格已回归至俄乌冲突前的水平,炼油产品价格也已从历史高位回落。此外,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幅调整。


(资料图)

IEA指出,全球能源危机使得高油价和供应安全问题凸显,世界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,未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幅度将显著放缓。预计全球石油年增量将从2023年的240万桶/日萎缩至2028年的40万桶/日。得益于石化和航空领域的强劲需求,预计2028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1.057亿桶/日,比2022年增加590万桶/日。

石化部门仍将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,液化石油气(LPG)、乙烷和石脑油占2022至2028年间增量的50%以上。随着各国重新开放,航空出行逐步恢复正常,航空燃油需求将大幅增加。IEA预计,2022至2028年,全球航空燃油需求增长达200万桶/日,居所有油品之首。

IEA署长法提赫·比罗尔表示:“向清洁能源经济的转变正在加快步伐。随着电动汽车、能源效率和其他技术的进步,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本世纪20年代末达到峰值。石油生产商需要密切关注不断加快的变化步伐,并调整其投资决策,以确保有序转型。”

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表示,早在好几年前就有机构预测石油消费已经达峰,事实上并非如此,而IEA预测2028年仍然增长,这说明世界对石油的依赖超出了想象,能源转型需要更长的时间。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供应紧张,引发各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,增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,石油保障能源安全的托底作用凸显。

非欧佩克+产油国主导产能增长

上游油气投资正从疫情期间的低谷中恢复过来。IEA预计,今年全球上游油气投资将同比增加11%,达到5280亿美元,这是2015年后的最高水平。尽管这一投资中部分被成本通胀所“吞噬”,但如果这一水平的投资能保持下去,将可以满足预测期间的需求。

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表示,目前上游油气投资仍然只有2014年高点的60%左右,进一步增加投资对全球能源稳定供应非常重要。

即使需求增长放缓,主要石油生产商仍将维持产能建设计划。欧佩克+联盟以外(非欧佩克+)的产油国主导预测期内的产能扩张,预计2022至2028年其供给增量为510万桶/日,其中以美国、巴西和圭亚那为主。美国原油产量增长因投资策略的转变而有所放缓,年增长量将从2022年的110万桶/日下降到2028年的11万桶/日,页岩油将贡献80%的增量。

欧佩克+内部的产能增长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、阿联酋和伊拉克,而该联盟在亚洲和非洲的成员面临产能持续下降的挑战,俄罗斯石油产量因制裁而减少。总体来看,欧佩克+23个成员国总产能在预测期内将增加80万桶/日。

非欧佩克+产油国增产较为强劲,而预期需求增长放缓,将削弱世界对欧佩克+原油的需求。IEA预计,至2028年全球闲置产能将至少为380万桶/日,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。然而,IEA也指出了一些可能影响中期市场平衡的因素,包括不确定的全球经济走势、欧佩克+产量政策方向以及中国炼油行业政策。

在炼油行业,自疫情发生以来,炼厂关闭、转为生物燃料工厂以及项目延误,导致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有所缓解。此外,中国石油产品出口下降,俄罗斯石油产品贸易发生变化。这些因素导致去年炼油行业利润创历史新高。虽然到2028年全球炼油新增产能预计将超过成品油需求增长,但产品之间的分化意味着,不能排除2022年中间馏分油供应紧张的情况再次出现。

中国石油市场将加速变革

《中国石油市场形势与展望》(简称《展望》)指出,当前中国石油市场已经进入新阶段,石油需求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;2010—2022年,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4.4%,增速较2000—2010年期间降低2.4个百分点。同时,中国石油需求结构正加速调整,由燃料向原料转变。

今年是中国石油市场的复苏之年,石油需求将渐进式复苏。今年1—5月中国石油消费量恢复至3.05亿吨,同比增长2.3%;预计全年消费量增至7.4亿吨,同比增长3.5%。1—5月中国成品油消费量达到1.59亿吨,同比增长9.3%,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7.4%。

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,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能源结构将进一步改善,但石油将长期保持作为交通用能主体的地位。《展望》显示,当前石油约占交通用能的85%左右,预计2035年占比仍在65%以上,2050年占比约为45%。在航空、海运等领域,氢能、生物质液体等其他零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尚需时日,相当长时间内仍将以油品为主。

在国际石油市场面临更大的波动性、不确定性以及中国石油市场加速变革的情况下,中国石油企业如何应对?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孙贤胜指出,中国石油企业需要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,兼顾应对气候变化。能源转型是复杂的,要依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,天然气的作用很重要。中国石油企业未来发展也将是综合性的,油气业务和节能提效、储能、风光电等业务需要平衡发展。(记者 李小松)

相关阅读